CONNEXION
  • RetourJeux
    • Tests
    • Soluces
    • Previews
    • Sorties
    • Hit Parade
    • Les + populaires
    • Les + attendus
    • Tous les Jeux
  • RetourActu
    • Culture Geek
    • Astuces
    • Réalité Virtuelle
    • Rétrogaming
    • Toutes les actus
  • Black Friday
  • RetourHigh-Tech
    • Actus JVTECH
    • Bons plans
    • Smartphones
    • Mobilité urbaine
    • Hardware
    • Image et son
    • Tutoriels
    • Tests produits High-Tech
    • Guides d'achat High-Tech
    • JVTECH
  • RetourVidéos
    • A la une
    • Gaming Live
    • Vidéos Tests
    • Vidéos Previews
    • Gameplay
    • Trailers
    • Chroniques
    • Replay Web TV
    • Toutes les vidéos
  • RetourForums
    • Hardware PC
    • PS5
    • Switch
    • Xbox Series
    • Overwatch 2
    • FUT 23
    • League of Legends
    • Genshin Impact
    • Tous les Forums
  • PC
  • PS5
  • Xbox Series
  • PS4
  • One
  • Switch
  • Wii U
  • iOS
  • Android
  • MMO
  • RPG
  • FPS
En ce moment Genshin Impact Valhalla Breath of the wild Animal Crossing GTA 5 Red dead 2
Etoile Abonnement RSS
Forum
  • Accueil
  • Actus
  • Tests
  • Vidéos
  • Images
  • Soluces
  • Forum

Sujet : Je vous explique pourquoi j'aime ce jeu

News événement
La Manette d’Or 2024 : Voici comment s'inscrire au tournoi EA Sports FC 25 de la PS5
DébutPage précedente
1
Page suivantePage suivante
_Un_Modo_ _Un_Modo_
MP
Niveau 3
13 décembre 2013 à 01:36:01

快速發展

中文維基百科於2002年11月6日時的網頁截圖。
早期維基百科早期主要依靠Nupedia貢獻者來加以發展,例如桑格原本便是以受雇職員的身分來同時管理維
基百科和Nupedia的運作;甚至在一些意見分歧的情況時,他也有權力在聽取各種意見後作出最終決定。但
是隨維基百科一度資金短缺,同時面臨不同人際關係的問題等原因,桑格最終於2002年3月1日宣布辭去其於
Nupedia和維基百科的相關職務,不過他仍然作為一名普通參與者繼續參與維基百科計劃。在這之後維基百
科也沒有另外聘請編輯參與維基百科的計畫或者是管理維基百科的運作,而原先桑格的部分職務則由威爾斯以及其
他維基百科管理員負責運作。其他如同桑格與威爾斯一般同樣有Bomis公司或者Nupedia受雇背景的維
基百科用戶,包括同為Bomis創辦人之一的「Tim
Shell」以及作為程式設計師「Jason Richey」和「Toan Vo」等人。
然而儘管維基百科最早設立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更多民眾使用Nupedia,而桑格甚至在Nupedia網站
中以「有趣的計畫」(Fun
project)形容維基百科[45]。但是維基百科更具自由且開放性編輯的特性,反而吸引更多民眾使用維
基百科並加以修改之,對此作為創辦人的桑格與威爾斯一開始也對於維基百科的發展感到十分驚訝[46]。在著
名科技網站Slashdot的3次報導之後維基百科開始受到資訊科技業界的關注,同時在Google等搜尋
引擎的出現也促使德維基百科平均一天便有數千次的瀏覽紀錄。其中作為維基百科最早語言版本的英語维基百科在
2001年2月12日約有1,000篇文章,到了同年9月7日變已經突破10,000篇條目。到了維基百科
計畫甫剛實施的2001年年底,在網站內便有超過20,000多篇條目由各地志願者創建,平均每個月可以增
長將近1,500篇文章。之後維基百科計畫在條目數量上便一直呈現平穩增長,到了2002年8月30日時英
語維基百科便已经有40,000多篇條目。同年10月時英語維基百科註冊用戶「Ram-Man」首次使用機
器人軟體來編輯,藉由軟體的設計以從人口普查報告擷取有用資訊並自動增加在美國城市條目上,之後許多類似的
軟體也陸陸續續使用於不同主題的條目上。

到了2003年1月,维基百科也在英文註冊用戶「Taw」編寫相應代碼後也開始支援TeX數學公式的表示。
之後在2003年1月22日英語维基百科達到了10萬篇條目這一數字之後,再次被Slashdot報導與其
相關的文章;而在2天之後,當時作為規模第二大的德語维基百科在條目數量上也達到1萬篇,成為第一個1萬篇
條目的其他語言版本之維基百科計畫。到了2003年9月原本作為主要計畫的Nupedia宣布自身網路百科
全書服務永久結束之後,該網站的文章內容也大多直接移植於英語維基百科上。2007年9月9日英語維基百科
正式突破了200萬篇條目,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打破了1407年所編寫的《永樂
大典》其整整長達600多年的紀錄[47]。

除了網站內的條目數量不斷增長之外,維基百科也陸續推出不同的語言版本以便其他來自不同語言地區的民眾使用
。其實早在2001年3月15日時,威爾斯向郵件列表的用戶寄信提到希望能夠建立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
其中第一批語言版本包括有德語維基百科、法語維基百科和加泰羅尼亞語維基百科[48][49][50]。2
001年5月,13種非英語維基百科版本的計畫正式展開,這包括有阿拉伯語、中文[51]、荷蘭語、德語、
世界語、法語、希伯來語、義大利語、日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同年9月時又有另外3種語言
版本的維基百科宣佈成立,到了2001年年末時包括挪威語等語言版本的成立使得維基百科這時已經有18種語
言版本。2002年年底維基百科增加到26種語言,2003年年底增長到擁有46種語言,到了2004年年
底已經有161種語言的使用者參與維基百科的計畫[52]。

此外維基百科也開始推動與其相關的姐妹計畫,在2002年12月時第一個姐妹計畫維基詞典。維基詞典設立的
目的如同維基百科一般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包含所有語言、可以自由運用的詞典工具,也因此與维基百科除了是於同
一個伺服器上運作之外也同樣採用了wiki軟體。

_Un_Modo_ _Un_Modo_
MP
Niveau 3
13 décembre 2013 à 01:36:17

問題浮現
然而隨著維基百科影響力的快速擴展,許多來自其他語言版本的用戶發覺英語維基百科仍然在整個維基百科計畫中
擁有了絕大多數的掌控權;同時維基百科計畫的高層也遲遲沒有宣布是否有引進商業廣告的可能性,甚至作為創始
人的桑格也擔憂未來維基百科可能會添加網頁廣告(Web
banner)[53]。到了2002年2月,西班牙語維基百科用戶「Edgar Enyedy」決定自行帶領一些同樣十分活躍於維基百科的編輯者,另外在西班牙當地創建了另一個名叫自由百
科的網路百科全書,而網站系統同樣也同樣是採用可以自由編輯的MediaWiki軟體[54]。原本西班牙
當地的維基用戶另外建立網站的理由是他們認為未来維基百科可能會加入商業廣告,同時西班牙使用者也會漸漸失
去自己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控制權。但同年10月包括英語维基百科計畫參與者「Mav」以及其他用戶便多次嘗
試重新整合2個計畫,但是自由百科的參與者經投票决定後认为除非维基百科能夠提出徹底的解決方案,否則當前
仍反對2個網路百科全書重新整合;不過自由百科的用户也沒有排除於未来重新合併的可能性,並且在這次討論中
表示仍希望繼續和維基百科保持聯繫。這場紛爭也引起了關於其他非英語維基百科版本其角色地位的廣泛討論,並
且直接影響了許多其他語言版本維基百科的重大改革。2002年8月,吉米·威爾斯在經過這次討論之後宣布他
將不會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業廣告,同時維基百科也將網站的URL域名從「wikipedia.com」更改
為頂級域為.org的「wikipedia.org」[55]。另一項項改變則是在2003年6月20日時
,威爾斯宣布在維基百科計畫上另外成立維基媒體基金會,同時原本在威爾斯與Bomis公司名下擺置的伺服器
也移交給維基媒體基金會使用。

另外一方面,隨著維基百科的快速發展也陸續出現破壞者在訪問維基百科的同時開始大規模破壞條目內容。儘管維
基百科先前便有因應這類情況制定相關規定,但是一連串針對英語維基百科首頁的破壞使得最終社群決定引進「保
護」功能,以確保只有擁有權限的管理員能夠進行修改。另外雖然在一般條目部分通常這些破壞舉動往往都能很快
由其他维基用戶修復,但是早期便有一些維基百科用戶因為其舉動而遭到封禁。例如在2002年3月,英語維基
註冊用戶「24.150.61.63」開始在英語維基百科上發表許多立場極偏左翼的文章,而在稍後的許多討
論中陸續發生嚴重的人身攻擊情況,最終使得吉米·威爾斯在2002年4月決定禁止其繼續以此帳戶編輯維基百
科,這也是維基百科首次採納只允許用戶繼續瀏覽維基百科的作法。其他還有像另一名同樣於德國歷史相關條目中
發表許多親右翼觀點的資訊,且多次引起爭論的用户「Helga」則是在2002年9月也被禁止繼續編輯維基
百科。

_Un_Modo_ _Un_Modo_
MP
Niveau 3
13 décembre 2013 à 01:36:33

成長漸緩

英語維基百科創建數量之數據圖。
隨著時間的過去各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無論是在條目數量或者是貢獻者人數上都有所增長,以英語維基百科為例這
一增長的情況於2007年初達到頂峰,並在2009年8月17日達到條目數量超過300萬篇的紀錄[56]
。然而根據統計在2006年時平均每天會增加大約1,800篇條目,但是到了2010年時條目每天創建平均
數量則下降到近1,000左右[57]。帕羅奧多研究中心經過分析認為英語維基百科條目數量增長速度的減緩
,原因在於新增條目的內容往往並非由新進的維基百科註冊用戶創建,同時維基百科相較於過去也增加不少和創建
條目有關的規定[58]。其他看法則認為文章創建速度漸趨平緩成長是一個自然現象,因為絕大多數值得創建的
條目標題多已經被先前的維基百科用戶創建,同時在內容編輯上也較其他條目還要來得完善許多[59][60]

但是在另一方面,2009年11月位於馬德里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大學(King Juan Carlos University)研究員發現與同年初前3個月相比,英語維基百科在編輯次數上也整整少了49,000
次。相比之下以同樣的比較方式顯示,在2008年時同一時間的所缺少的編輯次數則只有了4,900次左右[
61][62]。對此《華爾街日報》報導表示:「過去數百萬名參與創建、編輯和維護(維基百科)的網路志願
者陸陸續續離開。」同時在文章之中也提到之所以編輯次數快速減少的原因之一在於維基百科用戶之間對於彼此的
編輯作法與條目觀點不合所導致的結果。不過2009年吉米·威爾斯在被問到這些問題時否認維基百科的編輯次
數正在快速減少,並質疑研究團隊其調查方式是否有所疏失[63]。但到了2011年時,威爾斯坦承維基百科
在編輯次數上的確有所減少,他表示所謂的次數減少是指「2010年6月時有超過36,000多次的編輯記錄
,到了2011年6月時則稍微降到大約35,800次的水準」。不過在同一次採訪之中,他亦聲稱維基百科在
編輯次數這方面仍然是「穩定且持續性的發展」[64]。

_Un_Modo_ _Un_Modo_
MP
Niveau 3
13 décembre 2013 à 01:36:53

編輯方式
File:Wiki feel stupid v2.ogv

2009年4月維基媒體基金會對於維基百科可行性研究的影片,其中也有部分用戶對於編輯制度提出質疑[69
]。

與傳統百科全書相比,維基百科其最主要的特點為採取開放的精神。這意味著不論是擁有維基百科帳號的使用者或
者是其他匿名的瀏覽者,在閱讀條目的同時也可以把自己所認為適合的內容添加於文章之中;不過在一些特別敏感
或者是容易受到破壞的內容則會賦予不同程度的「保護」,藉此以暫時禁止瀏覽者對於一些文章編輯的權限[70
]。不過不同語言版本的網站對於這項政策在實施時會或多或少進行修改,例如在英語維基百科中便只有註冊用戶
可以創建新條目[71]。然而維基百科其條目內容並不會歸屬於創建者或者任何編輯者,同時也不會要求任何文
章必須給公認的權威人士進行審核;相反的,編輯者對於文章的內容和架構大多必須經達成共識以作處理[72]

在一般情況之下,所編輯過的文章都能夠立刻檢討與修正。一些時候編輯維基百科者可能為為條目加入內容不精確
的字句、具意識形態的偏見或者是無意意的話語,而這些編輯結果必須等待另一名編輯維基百科者發覺並糾正內容
。面對這種情況,不同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都有各自負責管理的行政架構,同時也允許針對這一現象自由地修改相
關政策。例如在德語維基百科便對條目採用「穩定版本」政策,也就是編輯內容在經過他人查閱後才會顯現給一般
瀏覽者觀看[73]。不過英語維基百科則沒有採取德語維基百科的模式,其中前者在2010年決定先進行2個
月的測試再做決定。英語維基百科的推動者希望能夠藉由「查閱更改」的方式來避免新加入的用戶編輯「爭議」內
容或者是輕易破壞文章內容,透過審查的步驟使得一般瀏覽者只會看見查閱前的文章內容。然而在這次測試後英語
維基百科社群並沒有就「暫定修改」系統達成共識,最終於2011年5月將文頁面中所有的「暫定修改」內容刪
去[74]。

維基百科其使用MediaWiki的頁面紀錄比較,其中於此可以了解兩個版本之中經過修改的頁面,其中紅色
的文字即為前後文章的修改之處。

無論是否有於維基百科之中註冊,文章貢獻者能夠藉由軟體來編輯內容。每一篇條目都有名為「歷史」的頁面記錄
著過去每一次文章的修訂,不過在針對然誹謗性內容、犯罪威脅記錄或者是侵犯版權等情況時也有可能會將過去紀
錄刪除。例如日語維基百科對於某些受到注目案件的受害者真實姓名會選擇刪除處理,甚至也會依同樣理由干涉其
他語言版本的內容[75]。不過一般編輯者也可以於此頁面的選項,撤銷有關內容的不當更改或者是恢復先前被
刪去的內容。而每一篇條目之中也會有與其相關的「討論」頁面,這能夠協調編者們針對該條目的編輯活動[76
]。另外在數名編輯者們也能夠在固定的「討論」頁面之中尋求「共識」,並常常會以投票來決定條目的內容或者
是架構[77]。

此外編輯者也可以於網站的「最近更改」處查看最近修改過的條目,藉此來了解其他參與者正在進行的工作。而一
些長期參與的編輯成員則會將他們感到有興趣的條目列入「監視列表」之中,如此一來這些用戶便能夠輕鬆地跟踪
這些條目的最新修改。許多已有一定程度發展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編輯者則往往會更常查閱「監視列表」的變動,
原因在於隨著維基百科參與人數的增長會使得「最近更改」列表項目大幅增加。另外每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也會
另外有一個待巡查頁面的列表,藉此來審查新創建的條目之中是否有過於明顯的問題[78]。經常遭受到破壞的
條目則可以對文章內容申請「半保護」,這樣便只有維基百科的註冊用戶能夠編輯[79];而當某一條目過度具
有爭議性而引起激烈爭執的話,條目也有可能變成只有系統管理員能夠修改的「全保護」狀況[79]。

除了參與維基百科的志願者外,維基百科也廣泛使用經過設計的電腦程式「機器人」來糾正常見的拼字錯誤或者語
法問題,甚至有些「機器人」能夠自動分析統計數據、並以相同格式來編寫地理條目的基礎內容[80]。另外也
一些「機器人」被設計來檢測他人對於維基百科的攻擊或者破壞,除了能夠自動或半自動的修復這些文章內容外,
透過內容過濾器的設置也能夠及時警告用戶正在進行「不受歡迎」的編輯行為。而透過網路地址的鎖定,「機器人
」也能夠阻止其他用戶正在添加可能具有商業性質的廣告網頁,或者是使用魁儡帳號或IP位址來進行破壞[81
]。不過許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在設計出「機器人」之後,必須先經過社群批准才能夠運作[82]。

條目分類

維基百科藉由MediaWiki所推出的編輯界面。
維基百科一開始所出現的條目內容大多鬆散且未經過組織,不過通常在之後便會有志願者對其進行修改,且根據內
容擴展情況和條目題材給予分類,藉由分類的方式也可以幫助其他用戶更加容易依照內容和屬性查閱每一篇文章[
83]。一篇新條目如果只有一些淺短的定義和條目連結的話,通常會將條目列為「小作品」並且要求他人協助修
改。而另一方面如果條目內容極為完善的話,則可能會另外提名為「特色條目」[76][84][85]。研究
員賈科莫·波代里(Giacomo
Poderi)便發現這類被列為「特色條目」的文章,往往是由數名维基編輯者在密集修改的情況下才能夠達成
[84][85]。「特色條目」在提名之後會由其他編輯用戶決定是否有資格,而在成為「特色條目」便通常會
輪流登上維基百科首頁上展示,以英語維基百科來說平均每天會展示一篇特色條目。然而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
報告發現,維基百科中特色條目間的文章質量始終無法一致,這使得研究人員認為維基百科社群對於條目內容的評
估其實「並無效果」[86]。

在2007年在準備製作維基百科印刷版本時,英語維基百科則決定依照當時文章質量的比例來安排各種不同文章
質量的條目刊出[87]。另外維基百科社群的數名編輯用戶也可能會自行組織「專題」,藉此一同編輯特定領域
主題的條目文章,並且藉由相關的討論頁來同時協調多篇文章的結構與用詞。

破壞行為
主页面:Wikipedia:破壞

英語維基百科上所觀看到對於條目文章的修改,可以看見右方編輯紀錄中對多孔動物門這個條目進行破壞。
最常見和明顯的破壞類型包括插入虛假資訊、廣告言語、高度黨派意見、是自我觀點的文句或者是其他類型的垃圾
郵件等,面對這些破壞行為時大多情況下維基百科社群能夠藉由編輯修改的方式刪除錯誤資訊,甚至能夠完全消除
特定頁面的破壞紀錄[88]。然而一些較為少見的破壞行動則可能更難被察覺到,這包括強硬修改成為自己喜愛
的格​​式內容、對條目的標題或者是分類頁面中的解釋進行破壞的頁面語義,甚至是直接修改條目文章的底層代
碼等等。

然而由於破壞的次數與可行性,使得維基百科長期以來和其他百科全書相比一直面對這個獨特的挑戰。而這也使得
維基百科被批評瀏覽者始終無法肯定自己當前的文章是否有受到破壞,在一定機會上文章可能在先前就被被插入虛
假的資訊,又或者實際重要的內容反而遭到刪除等等的破壞。前《大英百科全書》主編羅勃特·麥克亨利(Rob
ert
McHenry)便提到了維基百科面臨破壞威脅的困境[89]:
“ 到訪維基百科的條目以認識某事物、確定某些事實的用戶,就像前往公共廁所一般。他可能一眼就看到該地方
污穢不堪,這樣便會讓他知道要小心翼翼的作出判斷;又或者他看到這地方還算是乾淨,反而可能讓他產生了一種
虛假的安全感,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當然不知道在這之前有誰使用過。[90]

_Un_Modo_ _Un_Modo_
MP
Niveau 3
13 décembre 2013 à 01:37:21

語言版本
参见:維基百科:維基百科語言列表

主要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其增長情形,其中當前前三名的版本包括有英語維基百科(標記為「en」並使用紅色)
、德語維基百科(標記為「de」並使用薰衣草色)和法語維基百科(標記為「fr」並使用青色)。

自2001年1月開始在維基百科計畫之中,英語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紅色)和前十大語言版本維基百科條目數量
(藍色)所佔百分比。其中可以看見截至2007年7月為止,英語維基百科仍然擁有著所有維基百科近23%的
條目數量。

目前維基百科一共有285種語言版本,其中英語、德語、法語和荷蘭語這四個語言版本已經有超過100萬篇條
目,而義大利語、波蘭語、西班牙語、俄語、日語和葡萄牙語等這六個語言版本也超過70萬篇條目,另外還有4
0多個語言版本的超過10萬篇文章和109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有近10,000多篇文章[1][156]
[157]。其中在所有維基百科計畫中規模最大的語言版本為英語維基百科,根據統計光是實質的條目數量便已
經超過390萬篇,之後依照條目數量安排的前五名順序分別是德語維基百科、法語維基百科、荷蘭語維基百科以
及義大利語維基百科。而根據Alexa的統計指出,英語維基百科的子域名「en.wikipedia.or
g」便佔所有維基百科累計瀏覽量的54%左右,而剩餘的其他語言版本的瀏覽量由大到小則分別是日語維基百科
(10%)、德語維基百科(8%)、西班牙語維基百科(5%)、俄語維基百科(4%)、法語維基百科(4%
)和義大利語維基百科(3%)[9][158][159]。

由於維基百科是基於網際網路上運行的,因此來自全球各地的貢獻者可能在瀏覽相同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時卻使用
不同的方言,又或者受到不同國家的習慣用語影響而使得彼此用語出現些微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導致條目的文字拼
寫或者用法習慣上出現衝突(例如英語用戶就「color」和「colour」等拼法或者是中文用戶的繁簡體
轉換問題等等)[160],或者是受到不同地點社會環境的影響下使得對於條目內容的觀點不一[161]。另
外儘管在各種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之中也有如同「中立的觀點」般普遍施行的方針,然而許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
仍然必須依照自己主要使用用戶的國家其法律限制,這使得各個維基百科計畫在方針和作法上並非一致。其中最為
明顯的例子,則是個維基百科必須依照相關法律限制決定是否能夠根據許可而採納自由內容或者合理使用的內容[
76][162][163]。

威爾斯則對於維基百科發展各種語言版本表示支持,並提到「應該要盡可能讓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夠使用他們自己的
語言,一同努力創造並且充分推廣的高質量之自由百科全書」[164]。不過雖然每個語言版本或多或少都有自
己獨立的功能與作法,但是在其上仍然會有相關組織負責監督維基百科計畫的運行,其中包括由元維基負責協調各
個維基百科的運作並且提供所有語言版本維基百科重要統計數據的維護工作[165],另外還有維基媒體基金會
負責維護維基百科以及與之相關的計畫運作[166]。此外元維基也提供了每個維基百科應該都要有之條目的列
表,其內容涉及到包括傳記、歷史、地理、社會、文化、科學、技術、食品和數學等主題的基本內容[167]。
不過另一方面當某個特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有相關條目的文章時,並不意味著另外一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也能
有同樣質量的文章內容,例如一些位於美國的小城鎮條目便可能僅有英語版本提供參考。甚至也有些條目或許能夠
於與之相關語言的維基百科中創建,但並不意味著便能夠滿足其他語言版本維基百科的「關注度」標準。

絕大多數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其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文章多只佔一小部分,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維基百科計畫
並不允許用戶直接張貼全自動翻譯的文章內容,但是一些維基百科社群也往往鼓勵編輯用戶以人為的方式翻譯其他
語言版本的內容[168]。而在維基百科計畫中如果條目內容也存在於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時,便能透過「
跨Wiki連結」的技術於同一頁面的左側或右側列表中連結數個不同語言的條目內容。另外在多媒體使用這一部
分,各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接能夠使用維基共享資源的圖片、聲音與影片等媒材。

DébutPage précedente
1
Page suivantePage suivante
Répondre
Prévisu
?
Victime de harcèlement en ligne : comment réagir ?
Infos 0 connecté(s)

Gestion du forum

Modérateurs : Evilash08, Vortex646, Tomy-Fett, Leirok, ]Faustine[, Latios[JV], Remysangfamy
Contacter les modérateurs - Règles du forum

Sujets à ne pas manquer

  • Aucun sujet à ne pas manquer
La vidéo du moment